|
|
| 新聞中心 |
|
西安PM2.5濃度同比下降10.4% 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成效顯著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0-27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2024年,西安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降至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4%;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7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4%。這一數據出自10月23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西安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作為全國第一批、全省唯一、全國唯一省會試點城市,西安自2024年啟動試點以來,實現了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雙下降。
1、構建“西安模式”
2023年底,西安市入選全國第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2024年9月,西安市印發《西安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到2026年,構建“4+3+3+6”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西安模式”。這一模式包括開展能源、交通、工業、環境治理4個領域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
從“園區、企業、項目”3個層面培育和遴選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標桿,出臺3項創新政策,提升6個方面的能力。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廣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西安市大力實施能源低碳化、產業綠色化、交通清潔化等根本性、源頭性解決方案。
2、能源結構轉型
在能源領域,西安市有序推進電廠部分燃煤機組的關停替代,進一步減少化石能源消費。西安熱電有限公司4臺燃煤機組已關停,大唐灞橋熱電廠2臺燃煤機組已轉為應急備用機組。加快推動城市建筑光伏和農村光伏示范建設,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
截至2025年8月底,西安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2023年的30.2%提升至45%。2024年至2025年供暖季,西安市3.83億平方米集中供熱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
3、交通清潔化
在交通運輸領域,西安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含網約車)、垃圾清運車、輕型環衛車輛,全部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新增或更新的物流配送和公務車輛中,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比例分別不低于90%和80%。
西安市分階段分步驟推進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渣土車和商混車替代工作,替代率大幅提升。通過建設“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助力交通綠色發展。大力發展以鐵路為主的多式聯運,加快貨運鐵路的擴能改造以及重點行業企業、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
4、工業綠色化
在工業領域,2025年1-8月,西安市六大支柱產業產值達5206.6億元,同比增長13.4%。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7.11萬輛,同比增長19.9%。積極發展氫能產業,引入培育氫能企業120余家,加速打造完整產業鏈。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等六種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
西安市持續推進工業企業實施源頭替代和含噴涂工藝的汽修企業水性面漆替代,降低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5、環境治理創新
在生態環境領域,西安市首次開展融合清單編制工作,完成近3000家企業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這一舉措幫助識別了協同管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
西安市持續做好污水處理相關工作,2024年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4.7%,在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中期評估中位列第一。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建成投運“5+4+1”大型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
西安市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生活垃圾焚燒廠3A等級評定率100%的城市,全市其他垃圾已實現“零填埋、全焚燒”。
6、重點項目與未來展望
根據《試點方案》要求,在2026年底前,西安市計劃投資262億元推動66個重點項目建設。其中,能源領域29個、工業領域3個、交通領域4個、生態環境治理領域30個。
截至目前,按照項目規劃進度,已完成25個項目,其中,能源領域9個,投資額13.03億元;工業領域2個,投資額1.8億元;生態環境治理領域14個,投資額19.42億元。
西安市4個低碳發展案例入選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2個資源化利用項目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
趙廣表示,下一步西安市將持續深化試點工作,充分釋放減污降碳潛力效益,努力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西安經驗”。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底,西安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2023年的30.2%大幅提升至45%,這一飛躍標志著能源結構的實質性轉型。在交通領域,西安已實現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車輛100%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化。隨著3.83億平方米集中供熱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西安正從多個維度構建綠色低碳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