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印尼9000萬噸碳信用交易引領亞洲碳市場新格局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1-8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際動態 |
碳匯林網訊 印度尼西亞設定了在COP30氣候大會上完成9000萬噸碳信用交易的目標,總價值高達約160萬億印尼盾(約合9.6億美元)。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覆蓋了從森林、海洋到能源和工業領域的多樣化碳信用資源。
印尼環境與林業部副部長迪亞斯·亨德羅普里約諾在會前表示,多國已對購買印尼碳信用表現出濃厚興趣,印尼代表團將在大會期間重點推進碳銷售,通過“賣方—買方對接會”推動碳交易取得實質進展。
1、印尼的碳貿易雄心
在巴西貝倫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上,印尼環境部長漢尼夫·費索爾·努羅菲克明確宣布,印尼代表團計劃在COP30期間出售9000萬噸碳信用。這些碳信用來自自然為基礎和科技驅動的不同領域,涵蓋森林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能源和工業項目。
這一舉措是印尼根據《總統條例第110/2025號》關于碳經濟價值的規定,實施的一項具體戰略,旨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刺激經濟增長。
印尼作為全球第三大熱帶雨林國家,一直被視為碳交易的主要候選國。
2、市場基礎與潛力
印尼碳交易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展現出顯著發展潛力。印尼證券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9月啟動至2025年7月11日,印尼碳市場累計交易量已達近16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金額達779.5億印尼盾(約合3439萬元)。
林業部長拉賈·朱利·安東尼近期披露,印尼可交易的碳信用潛力預計高達13.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潛在經濟價值每年可達41.7萬億至127.98萬億印尼盾。
這一巨大潛力主要來自于總統普拉博沃提出的1200萬公頃退化土地再造林計劃以及830萬公頃社會林業計劃。
3、國際合作與買家興趣
據碳匯林網觀察,印尼政府為拓展碳市場國際合作,已進行了多方布局。環境與林業部副部長迪亞斯透露,挪威已提出有意購買相當于12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減排量,盡管其合作模式更傾向于通過投資可持續發展項目實現,而非直接購買碳額度。
此外,印尼也在與韓國探討在棕櫚油行業副產品(POME)產生的碳減排信用方面開展合作,并與日本探討可再生能源證書(REC)相關機制。
為提升碳信用的國際認可度,林業部將與國際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簽署諒解備忘錄。
4、國內政策與監管框架
印尼政府正加緊完善碳交易監管框架。據工業部表示,年內將公布碳交易政策細節,并計劃在2027年正式推出針對高排放行業的強制性碳交易計劃。該計劃將涵蓋水泥、化肥、鋼鐵及紙漿和造紙四個行業,采用“總量控制與交易”模式。
根據印尼2022年國家自主貢獻(NDC)設定的目標,該國計劃到2030年通過國內措施將排放量減少31.89%,或在國際支持下減少43.2%。
普拉博沃總統上臺后將凈零排放目標提前了十年,承諾到2050年實現這一目標,同時到2040年全面淘汰煤炭。
5、挑戰與風險
研究發現,大型企業特別是棕櫚油和木材企業,正利用其巨大的土地特許權將商業模式從開發轉向保護,但這些公司與政治和軍事精英關系密切,且有破壞環境和侵犯土著權利的歷史。
一些環保組織警告說,碳交易有可能成為一種漂綠工具,使工業企業在污染的同時購買碳信用來在紙面上宣稱氣候行動。
認證體系不完善也構成障礙。印尼的國家氣候變化控制登記系統仍然不發達,尚未準備好滿足廣泛使用的全球參考,這使該國碳信用競爭力下降。
碳匯林網觀察到,隨著COP30的召開,印尼正加速從傳統經濟模式向綠色經濟轉型。印尼林業部長拉賈·朱利·安東尼強調,政府正加快完善相關法規體系,使碳市場在促進綠色經濟的同時,切實惠及民眾。對于全球碳市場而言,印尼的積極參與將大大增強全球碳信用供應。
正如碳匯林網在分析中指出,印尼能否真正將這些碳資源轉化為切實的氣候行動,取決于其監管框架的完善程度和國際合作的深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