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全球首個技術碳信用落地印尼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1-16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際動態 |
碳匯林網訊 印尼與挪威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協議,印尼將成為全球首個向國際市場出售基于技術解決方案碳信用的國家。根據協議,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將通過《巴黎協定》第6.2條框架,向挪威轉讓其可再生能源項目產生的12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成果。這一突破性交易不僅為國際碳市場樹立了新標桿,也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提供了重要參考。
1、突破性交易
這一碳信用交易始于印尼國家電力公司與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在兩國政府雙邊合作框架下簽署的《框架協議》。這是一項更廣泛合作計劃的一部分,也是印尼環境部與挪威氣候與環境部既定合作的具體落實。
印尼環境部長哈尼夫·努羅菲克表示:“我們認為此合作并非終點,而是真正實施階段的起點。印尼要確保建立的碳市場具備高度公信力、透明度,并能直接惠及社會與環境!
該《框架協議》是邁向《減緩成果購買協議》的重要里程碑,后者計劃于今年12月底簽署。這一合作也標志著印尼與挪威雙邊合作從過去專注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領域,擴展至清潔能源技術領域。
2、戰略意義
《減緩成果購買協議》的實施將使印尼成為全球首個基于《巴黎協定》第6.2條開展國際碳交易的國家。同時,這一合作也將印尼國家碳市場機制拓展至清潔能源技術領域。
挪威氣候與環境部長安德烈亞斯·比耶蘭·埃里克森對此表達了對印尼引領全球高誠信碳交易議程的信心。他指出:“對挪威而言,該計劃的成功實施僅是開端。我們相信這一共同舉措將為更廣泛的技術與綠色投資合作開辟道路!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挪威承諾承擔5%收益份額用于適應活動。印尼提議通過國家氣候基金機制分配這筆資金,使實施更有效且符合國家優先事項。這一細節安排為國際碳交易的利益共享機制提供了范例。
3、構建可信市場
要建立成功的碳市場,透明可靠的監測與數據系統是基礎。印尼環境部已在升級其國家氣候變化控制登記系統,以增強其追蹤排放的能力。升級后的系統將成為氣候相關數據的集中樞紐,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一個更現代化、更方便用戶的平臺。
類似的經驗也可見于中國的實踐。據碳匯林網了解,浙江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引入“樹聯網”和數據云等先進技術,為林業碳匯工作注入新活力。保護區內安裝了樹木生長環,在線持續測量樹木的徑向生長量,數據實時匯聚到數據云,用于精確計算生長量和生長率。浙江衢州作為全國首批林業碳匯試點市,則構建了“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布設智能監測點,實時傳輸森林碳儲量數據,實現“水表式”精準監測。
4、風險與挑戰
碳信用交易雖然潛力巨大,但也面臨嚴峻挑戰。隨著棕櫚油和木材公司從碳交易中獲利,政府必須確保透明度和對土著社區的公平交易。
根據一項研究,大型企業特別是棕櫚油和木材企業,正在抓住機會,利用其巨大的土地特許權將商業模式從開發轉向保護。一家木材公司甚至計劃將其13萬公頃特許權的60%用于碳交易。然而,這些公司破壞環境和侵犯土著權利的歷史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這種轉變是否真的是為了減少排放——或者只是另一種收入來源。
正如一位與土著社區合作的民間組織代表所說:“這些公司將碳交易純粹視為一種經濟交易”。
認證也是個大問題。印尼的國家氣候變化控制登記系統仍然不發達,還沒有準備好滿足廣泛使用的全球參考,這使得該國的碳信用競爭力下降。
印尼環境部長哈尼夫·努羅菲克強調,與挪威的合作是“真正實施階段的起點”,他們致力于確保碳市場具備“高度公信力、透明度”。
碳匯林網認為,隨著中國碳市場不斷發展,內蒙古可借鑒這些經驗,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