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全球碳儲存記錄首次發布:累計封存超3.83億噸二氧化碳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11-19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際動態 |
碳匯林網訊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科研聯盟發布了首份全球碳捕獲與封存(CCS)年度報告,首次公布了全球地下二氧化碳封存總量的完整記錄。這份由倫敦地下二氧化碳封存儲冊機構發布的2025年度報告揭示,自1996年以來,全球通過CCS技術已安全封存超過3.83億噸二氧化碳——這相當于8100萬輛燃油車一年的排放量。
這一消息為正在進行的COP30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帶來了積極信號,證明CCS技術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
1、碳儲存里程碑
報告首次精確量化了全球通過CCS技術實現的碳封存成果,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帝國理工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注冊機構主任SamuelKrevor表示:“我們報告的核心信息是CCS技術是可行的,它證明了地質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加速動力。”
該報告匯集了來自帝國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MIT、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團隊,建立了首個全面的全球碳封存數據庫。數據顯示,全球碳封存活動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并且在2024-2025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碳封存技術價值
CCS技術通過將工業過程和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注入地下一公里或更深處的地質構造中,如枯竭的油氣儲層,使其被永久封存。該技術對于無法單純依靠可再生能源實現脫碳的工業領域至關重要,如鋼鐵生產行業,并且是當前直接解決這些過程排放的唯一可用技術。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承認CCS是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技術。
Krevor教授強調:“我們發現工業規模的碳管理已經成為現實,可以安全地將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這將成為一項關鍵策略——與減少排放的重要努力并肩——用于難以減排行業的脫碳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
3、全球發展態勢
恰逢帝國理工學院報告發布,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GlobalCCSInstitute)也于10月10日發布了《2025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現狀》報告,深入分析了全球CCS的最新發展動態、政策支持環境和市場演變趨勢。
報告強調了全球各地區CCS技術的差異化發展路徑與顯著成就。
同時,中國也在這一領域展現出強勁勢頭。10月24日,在天津舉行的“CCS全產業鏈發展大會(2025)”上,發布了《碳捕集與封存(CCS)產業發展報告(2025)》。
此外,10月23日,2025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在蘇州舉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發布了《中國CCUS技術發展路線圖(2025)》和《中國CCUS年度報告(2025)》兩項重要成果。
這些接連發布的報告表明,全球CCS/CCUS技術發展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4、未來前景展望
報告作者指出,支持CCS增長的政策在美國和歐洲等地正在加強,因此預計未來十年將繼續甚至加速增長。
隨著更多項目的上線,成本將不可避免地降低,這與其它脫碳技術已經出現的情況相似。Krevor教授樂觀地表示:“行業將隨著經驗積累而提高效率,捕獲、運輸和封存技術也將持續發展。”
倫敦地下二氧化碳封存儲冊機構的倡議從一開始跟蹤1996年挪威的單個先驅項目,到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事業,見證了CCS技術從萌芽到成熟的全過程。
隨著更多項目投入使用,成本將逐步下降,行業效率也將不斷提升。帝國理工學院的報告指出,支撐CCS增長的政策正在美國和歐洲等地不斷加強,預計未來十年將繼續甚至加速增長。
碳匯林網認為,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強,CCS和CCUS將成為全球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支柱。
|
|
|